本期导读:
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
创意产业园的发展演进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四种发展模式
案例链接——上海8号桥
※动态资讯※
2018年7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媒体融合、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文博非遗、艺术品交易、文创智库等9大领域,并提出9大组织实施产业促进行动。在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上,《意见》提出:全面推动文化科技融合,打造数字创意主阵地;率先布局内容版权转化,形成文化创新策源地。
※主题解析※
目前,国内的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从原动力来看,主要分为艺术家主导、政府主导及开发商主导三种类型,本文主要探讨由开发商投资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地产。近年来,在政策利好、投资促进、消费引领、科技进步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文创产业地产正迎来新的爆发点,新业态、新载体、新模式不断涌现。
※主题观点※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四种发展模式
从整体脉络上看,我国的文创地产经历了从1.0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艺术办公”,到2.0时代文化创意街区的“休闲范儿”,再到3.0时代文化创意社区的“生活气息”,文创地产开始超越创意,越来越接地气。结合东滩顾问的咨询实践,本文将重点探讨四大热门领域——文创产业园、创意街区、文创社区及文创小镇,通过案例借鉴及开发要点解析,以期为企业投资文创地产项目提供参考。
一、文创产业园
1、发展背景
在全球语境下,文创产业园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彰显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产业集聚的形式,文创产业园最早兴起于欧美国家。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并利用园区模式成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家,自1956年美国人乔•曼库首次提出了孵化器概念,并在纽约成立了第一家企业以来,美国的文创产业园发展至今已经半个世纪。作为美国文创产业的代言——好莱坞影视产业基地,最初是从吸引一批逃避专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独立制片商来此办公、拍摄而发展起来。
纵观我国的文创产业园的发展,不论是载体空间还是产业主题都发生了变化:最初的雏形源于旧城改造,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支撑,而以老厂房、老建筑为基础的文创产业园之所以火热,一方面是因为可以盘活工业地产存量,企业效益实现可持续增长、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另一方是因为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了城市建设的有机更新,创造了社会就业岗位,改善了城市人文与生态环境,也为政府增加了财税收入。因此,老厂房、老建筑产生了文创产业园的萌芽,产业主题则以单一的艺术设计产业为主导。而随着文创企业的集聚,围绕文创企业提供的服务配套越来越完善,逐步形成了文创产业集聚区,产业主题也日趋多元化,涵盖设计策划、艺术创作、技术创新等领域。
2、内涵概述
文创产业园作为创意产业集聚之地,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创意机构、企业或个人为主体的创意类产业办公集聚。根据东滩顾问研究,不同于传统办公园区,不同于传统的文创园区,新的文创产业园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在客群定位上,文化创意相关企业通常门类丰富,涵盖创意设计、影视传媒、动漫网游等领域;且以中小企业为主,创意研发是企业的主营业务。
在服务内容上,搭建文创产业孵化服务平台,拓展文创孵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培育创新型活动,并通过活动的品牌效应,集聚资源、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反哺产业招商和产业孵化;建设智慧园区,线上提供一站式园区服务。
在业态组合上,以研发基地、LOFT办公、联合办公、创意设计工作室为代表的办公业态为主导,此外,还导入文化交流展示馆、原创品牌展览空间等,为文化创意产品提供展示及交易的场所。
在运营管理上,突破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二房东”模式,探索“房地产+服务”的轻资产模式,主动参与文创产业园的运营,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自行成立文创产业运营机构;一种是投资并购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运营企业。
二、创意街区
1、发展背景
文化新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已经由经济助推文化产业发展逐步转变为文化引领经济发展,文创产业的发展也相应呈现出“产业园区化、园区街区化”的趋势。文创产业园区本质上以文创产业集聚发展为核心,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为集聚而集聚的现象,导致内在生长动力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较难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支持。因此,文创产业园区的街区化发展成为必然,这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如果说创意产业集聚是文创1.0时代的特征,那么,商旅文融合发展成为文创2.0时代的重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文化创意街区的应运而生。从某种程度上,创意街区是对文创产业园区的一种很好的提升和补充,不仅能够传承地区文化传统,而且还能够以创意消费为引导,实现文化创意和新兴科技的完美融合。相较于文创产业园区,创意街区呈现对外开放式,对于集聚区域人气、促进产业发展、激发文化活力具有明显优势。
2、内涵概述
不同于传统街区,创意街区强调将艺术感悟融入经济载体,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和商业的完美融合。而文化创意产业在本质上是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集合,内容的原创性和创新性是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产品实现高附加值的关键所在。因此,创意街区在发展过程中只有找到专属的主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的创意街区按照发展主题的不同,可以分为艺术创作街区、时尚消费街区、科技娱乐街区。
创意街区类型划分及业态构成一览表
主题街区 | 招商定位 | 业态分类 | 业态配比 |
艺术创作街区 | 音乐、美术、视觉艺术等从事艺术创作的个人或创业公司 | 艺术办公:手工作坊;艺术家工作室、联合工作室;LOFT、SOHO、艺术家酒店 展示交易:画廊、美术馆、音乐馆、摄影馆、动漫体验馆等;竞拍中心、版权交易中心;秀场;企业文化会所 | 文创办公业态为主,商业休闲作为配套 |
时尚消费街区 | 概念店、文创餐饮、文化活动领域的从业个人或公司 | 概念消费:涵盖品牌时装、美妆、食品、家居、图书等领域的概念店,线上交易+线下服务结合,传递品牌价值观 文创餐饮:创意咖啡、主题酒吧 文创市集:定期举办创意活动 | 文创休闲业态为主 |
科技娱乐街区 | 数字科技、娱乐领域的从业个人或公司 | 科技体验:VR体验馆、电竞俱乐部、科幻游乐园 娱乐体验: 3D体验馆、儿童场景游乐园、室内新娱乐集合店、演艺剧场 | 科技娱乐业态为主 |
结合创意街区的主流开发现状,可以得出创意街区的开发形式主要包括全新物业开发(打造独立的文创街区,文创业态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内和存量物业盘活(通常在现有商业综合体内植入文创业态,面积在1000-5000平方米左右)两种,房地产企业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进入。
三、文创社区
1、发展背景
互联网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创意蔚然成风。文创消费从传统渠道变成了互联网社群,创意者、生产者、消费者等各个相关的文创主体除了线上交流外,更多地需要进行线下互动。只有得到政策、资本、用户的反馈,才能加速文创产品的迭代和落地。换而言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有专业人士、艺术家的参与,更有社区与普通消费者的共同创作。因此,单一的、环闭式发展的文创产业园区势必转型为多元的、开放式发展的文创社区。
在文创3.0时代,文创社区强调将设计感与艺术感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与普通意义上的工业园区、高科技园区相比,更注重文创产业与社区生活的联动发展。一方面,借助社区民众的力量,通过沟通、互动与体验,文创产业实现了“创新内容、集聚流量与转化消费”;另一方面,将文创产业的发展与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空间相结合,通过打造多种文创业态的创作、体验、交流基地,完善文创生态圈,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2、内涵概述
文创社区除了具备企业集聚、产业链接、创业孵化、平台服务等创意生产功能外,还必须融合创意消费及创意生活功能。作为创意生活的重要载体,文创社区是提供全面社区服务的文创园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依托村落、城郊社区发展而来,文创产业发展与社区生活相辅相成,因此在空间布局、功能设置上处处考虑到与社区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种是由于文创产业园的发展带旺了片区发展后,配套社区服务功能,甚至园区会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创社区。
根据东滩顾问研究,国内文创社区主流的建设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产商主导,以万科、天行九州为代表,出于战略发展需要涉足文创领域;一种是创意企业主导,以盛大网络、77文创为代表,这类型的企业凭借其文创IP优势,要么跨界地产行业,要么与地产商合作,从而实现IP变现。
四、文创小镇
1、发展背景
华侨城以“文化+旅游+城镇化”作为“城镇化”战略核心,以“旅游+互联网+金融”作为战略支撑,在广东、四川、云南、海南等地布局文创小镇;泰禾集团牵手网竞科技,涉足电竞小镇;华夏微影文化传媒中心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在全国因地制宜打造一系列微电影小镇,拓展微电影产业链……文创小镇受到房地产商的青睐,主要背景如下:
一是政策利好。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在政策红利和部分特色小镇成功案例的示范下,房地产商响应号召,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
二是市场旺盛。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标志我国的消费结构进入精神文化消费的高速增长期。文创小镇建设的背后是千亿级市场,以各大房企为代表的投资商和开发商顺应趋势,将文创产业导入小镇,提高小镇文化品位,提升小镇核心竞争力。
三是产业转型。自2011年前后,标杆上市房企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在持续下滑。因此,多元化发展成为房企的唯一生路。而政府积极筹划特色小镇建设,给房企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房企建设文创小镇,不仅能借助较低成本获得大量土地开发权,而且能在后续文创产业经营中持续获取稳定的现金回报。
2、内涵概述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多产业的融合性、软要素的集聚性、消费驱动的引导性、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等特征,而特色小镇则强调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四位一体,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与特色小镇的建设诉求一脉相承。
作为融合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景观、特色品牌、特色管理及运营于一体的创新创意空间,文创小镇在主题选择上,围绕文化IP可以打造一系列特色小镇,比如以数字内容产业为主导的影视、动漫、电竞小镇;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文旅小镇;以文化艺术产业为主导的音乐、绘画小镇;在业态组合上,集合文创办公、休闲度假、社区生活等多元业态;在运营管理上,本着“开放共享”、“跨界融合”、“互联互通”的理念,创造社区亚文化将人群聚合起来,从而实现长效运营。
※案例借鉴※
案例链接——上海8号桥
企业概况:上海启客集团前身是香港时尚生活中心集团,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极富创意及前瞻性、并将国外先进的商业地产管理技术与本土思想哲学完美揉合的商业房产开发及管理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商业地产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商业平台。
2016年,金地集团旗下金地商置以股权并购的方式收购了上海启客集团,合作成立了启客威新管理公司,并完成收购上海8号桥项目公司85%股份,实现了商置商业开发、运营实力与启客集团活化旧改能力的强强联合。
项目简介:8号桥位于上海建国中路8-10号,由20世纪70年代所建造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成。项目分四期开发,占地11亩,总建筑面积1万余平米,吸引众多创意类、艺术类及时尚类企业入驻。
业态构成:核心是创意办公,商业休闲仅作为配套,且商业业态相对单一。其中,创意办公占80%,涵盖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广告、动漫网游等十余种设计行业领域;配套服务占20%,以餐饮为主。
智慧服务:借助致远协同办公平台强大的信息化功能,八号桥针对园区建设、空间服务、品牌推广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通过技术融合、模式升级,加速推动集团在信息化管控的跨越式发展。
商业模式:2017年8月底,8号桥项目ABS“嘉实金地8号桥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功认购发行,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单文化创意园区资产证券化产品。除了金融创新的意义以外,也给以轻资产运营为主的地产企业打开了新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