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观察>健康文旅

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当理想照进现实

发布作者:东滩顾问浏览次数:

2013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将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要让社会资本轰轰烈烈地办好养老服务业。

养老产业在中国银发浪潮汹涌来袭的大背景下被广泛看好,随之,各类资本特别是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产业的热情被充分激活,养老产业发展理想宏伟,但是现实仍处于探索期,市场建设尚不清晰。养老服务产业市场化已经成我国各省市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任务,同时也成为了经济下行压力下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何找准症结推动市场发展,如何形成特色落实行动,那就要下番功夫为本地养老服务产业把脉问诊开方。


一、“把脉”——逆境求生存

(一)独立行走难实现

养老服务业具有社会公益事业性质,长期以来由国家在养老设施建设和养老服务运营中唱主角,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政府的“单脚行走”出现了很多难以为继的问题。一是政府财政不堪重负,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大、覆盖面较广,前期土地、建筑、设备、人力均由政府出资,背负建设运营的重担难以走远;二是社会公平效率难以兼顾,我国存在着600万张床位空缺,公办养老机构严重供应不足,且政府起福利性的托底养老角色,市场需求还应交还市场;三是体制限制问题浮现,目前较多公办养老院存在着基础设施简陋、服务水平不高、服务人才不健全等问题,市场活性不强。

(二)市场血液难输入

养老服务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大、融资难、门槛高、回收慢等“进入难”的行业问题。2015年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在天津、哈尔滨、重庆、武汉、长沙等十二城市的调查数据中发现,超过三成,有32.5%的养老机构是呈现亏损的状况,有48.1%的养老机构的运营状况为基本持平,仅仅有19.4%的养老机构有所盈利。养老服务虽说是服务夕阳的朝阳产业,但是盈利问题成为阻碍市场的关键因素,上海养老地产领域标杆企业亲和源涉足行业已10多年,2015年曾计划登陆新三板融资以失败告终,从账面来看,亲和源至今尚未实现盈利。

(三)城乡发展难平衡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农村留守老年人口约4000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实际上农村的老龄问题比城市的老龄问题要严重。从基础社会保障说起,中国社科院2014年《社会蓝皮书》中显示,城乡养老金水平相差24倍之多,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着项目不全、覆盖面狭窄、保障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其次从养老服务覆盖率上,全国社区养老设施25.6万个,农村乡镇敬老院3.1万个,养老服务覆盖率仅有6.5%,不及城市的1/10(全国老龄办)。


二、“问诊”——思维求创新

政府鼓励社会资本介入养老服务,不断加大对社会力量的补贴和优惠力度,期待着以“小杠杆撬动大市场”的发展转型,养老产业发展需创新产业发展思路,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秉持“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并行、服务本地和辐射外地并行、服务供给和产品供给并行、人群输入和人才输出并行、区域联动和因地制宜并行”的创新发展理念。

(一)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并行

“养老事业”侧重保障养老服务的公平、“养老产业”则侧重保障养老服务的效率,在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养老是重要的社会事业,更是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仅凭政府一方之力难以实现养老的长远发展,只有同时做好“公益”和“效益”,让“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完善公共养老事业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保障老年人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才能激发养老服务业的活力、促进区域发展。

(二)服务本地和辐射外地并行

培育养老服务的初衷是提升本地的养老服务水平,而培育养老产业的初衷则是实现产业效益。全国老龄办《中国养老产业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养老服务业的总产值要突破10万亿;地方在画本地养老经济圈的同时也应考虑画外围辐射圈,延伸产业发展思维,从未来庞大而又惊人的产值上分一杯羹。因而,地方要发展养老产业,既要发动社会力量,满足本地老人对多层次、多方面的养老服务的需求,更要鼓励社会资本集团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让社会资本提供的养老服务能够辐射外地市场,让市场化企业能够有更大更广的市场空间,以实现自我造血。

(三)服务供给和产品供给并行

从市场需求来看,养老面临服务和产品双重缺口;从上位政策来看,国家(省市)不仅支持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同时也支持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流通等养老产品市场的发展;从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地方发展应重新审视发展条件,不仅考虑养老服务供给,同时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利用养老服务业及老人集聚优势,发展老年产品(包含老年食品、保健品、中医药、老年用品等)研发制造及商贸流通业。

(四)人群输入和人才输出并行

以特色优势资源形成养老养生的核心竞争力,导入养老人群和旅游人群成为发展养老产业的必要途径,放大产业消费市场,同时推动联动产业发展。其次紧抓我国现存的900万养老护理人才缺口的机遇,注重养老护理人才培育和人才输出,打造区域养老品牌,引入国际知名的养老护理培训机构或者成立专业养老护理培训学校,打造养老人才培养领域的教育培训集聚,让人才流动成为地区的流动营销推广途径。

(五)区域联动和因地制宜并行

构建区域一体化养老格局,与周边建立竞争协同关系,为养老服务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搭建创业平台、孵化平台和加速平台,同时建立相互联系沟通网络,以辐射和拉动全区域各地养老服务市场化进程;同时地方发展从自身发展条件和优势资源出发,因地制宜明确本地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扶持适宜发展的养老产业方向、打造产业环境、配套扶持政策,实现区域联动、优势互补。


三、“开方”——实践出真知

为了保障产业发展实施,确定合理的发展模式,明确产业发展建设的载体,搭建健全的产业平台,强化产业扶持的落地建设,在相关的产业政策、合作策略、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创新性建设性指导。

(一)建设产业载体

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建设产业载体,承担智慧信息服务、产业孵化培育、护理教育培训、养老服务示范、特色健康养老园区等产业功能,强化养老服务产业定位方向,落实产业载体建设,例如东滩顾问在《山西省晋中市养老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建设五个“一”工程:一个智慧信息服务中心、一个养老人才培训集群、一批养老创新孵化基地、一批居家服务示范站点、一批特色养老服务集群。

(二)打造产业平台

产业平台的建设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养老产业服务水平和层次的综合服务平台,以实体平台和虚拟平台相结合,为养老服务相关企业和组织提供信息服务、创业辅导、市场营销拓展、生产研发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健康信息服务、老年金融服务等;各平台建设主要有政府支撑、产业园模式、共享共建等模式,积极发挥平台作用,依据发展需求构建养老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三)强化政策支持

其一是落实上位政策,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着力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投融资政策等方面落实相关支持;其二是创新支持政策,例如设立养老产业专项基金,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创新养老企业融资渠道,鼓励依托养老盘活存量等。

(四)争取试点支持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申请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局部地区可申请试点先行。试点申请可从试点项目、营销支持、养老保险等方面进行尝试,例如试点项目可申请全国养老专业技术人才定点培训基地、国家智慧养老试点基地、国家医养险合作示范基地等,营销方面可争取举办各类国际(国内)高端养老产业峰会、养老产业论坛、养老信息化大会等,养老保险方面可争取养老长期护理保险、老年慢性病险、居家养老服务保险等。

(五)促进开放合作

联合相关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以养老服务业为重点发展方向的城市地区,形成养老服务战略联盟,让地区与地区、养老企业与养老企业之间能够共享资源、共享平台、共享经验、共享市场,实现合作共赢;同时以地区为载体和主体,推动与日本、美国、瑞典、法国等养老服务水平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展开国际合作,吸引国外资金介入,吸引国外服务输入,促进地区养老服务国际化发展。

(六)营造产业环境

首先,放开市场管制,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养老与健康服务准入制度,加大养老产业领域的开放力度;第二,鼓励多元融资,调动地方金融机构、保险机构、证券机构,创新适合养老服务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第三,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养老产业发展氛围,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广泛开展养老知识宣传搭建宣传平台,同时打造专业的行业性活动品牌;最后,建立诚信制度,健全养老服务业标准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地方和行业协会参与,强化服务标准实施,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监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