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曾发布《科技园区发展需要五大科技功能协同》的文章,探讨了科技园区的五科协同模式,即从功能承载的角度看,科技园区可以分解为“科创、科研、科教、科贸、科技”五大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科创、科研、科教、科贸、科技”五大层面的协同发展。这里,我们结合上海张江国际科学城的案例,对五科协同模式做进一步的分析。
一、科研功能:多元发展的科研体系
首先看科研功能,张江科学城已形成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等多元融合发展的科研体系,大科学装置集群落地正在引领新的科研范式,推动园区科研功能提档升级。
1、大科学装置重塑科研范式
张江科学城已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8个,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HINE)2024年实现100MeV束流加速。上海光源二期、蛋白质设施(上海)等设施组成的“光子科学走廊”,每年服务超过2.5万名科研人员,长三角区域内企业通过“共享预约”机制,可快速获取实验资源。
2、新型研发机构激活创新源头
张江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突破传统科研体制,采用“选题选人”机制,支持科学家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研究。李政道研究所聚焦基础物理前沿,与全球顶尖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打造“芯片-系统-应用”全链条研发平台,推动7纳米以下芯片技术突破。
3、企业研发集群构建产业护城河
以生物医药产业来说,全球前10大制药企业中,8家在张江设立研发中心,罗氏、辉瑞等企业与本土机构合作开展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前沿研究。生物医药领域集聚400余家企业、40余家CRO公司,2024年产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占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近1/3。
二、科创功能:垂直孵化+生态赋能
张江科学城已形成张江国际创新港集聚区、传奇创业广场集聚区、长泰商圈众创集聚区、国创中心集聚区、张江南区集聚区等创新创业孵化集聚区。
1、孵化生态迭代升级
2024年,张江科学城各类双创载体达100多家,在孵企业2500余家,孵化面积近80万平方米,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周期服务链条。张江国际创新港集聚23个孵化器,形成“跨国企业联合孵化、直属孵化器、国际孵化企业、校企合作创新中心”四种模式。微软云移动应用孵化器累计培育出30余家估值超亿元企业;Plug&Play与张江合作设立的跨境孵化平台,推动15个海外项目落地中国。
2、科技创新投资发展活跃
张江科学城已形成丰富的科创投资基金体系,张江科创基金、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等规模超500亿元。科创投资聚焦在未来产业赛道,2024年张江科学城融资事件中,人工智能领域占比首次超过集成电路,具身智能、AI大模型等赛道成为投资新热点。与科创基金相配套的,还有丰富的科技金融工具,如上海银行张江科技支行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2024年为科技企业提供授信超100亿元。
3、开放创新平台赋能中小企业
张江科学城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开放创新平台,打造全球资源链接与本土创新融合的生态系统。众多跨国企业加入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联盟,搭建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30余个大企业开放平台,GE医疗开放影像设备研发平台,帮助本土企业缩短研发周期50%;华为昇腾生态创新中心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推出“AI算力券”,降低中小企业算力使用成本。
三、科教功能:构筑顶尖人才蓄水池
张江科学城已聚集一批名牌理工科研究生院以及名牌大学等,包括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南洋理工大学、美国杜兰大学商学院、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
1、研究型大学集群崛起
上海科技大学与中科院共建“张江实验室”,2024年与Apollo智慧出行集团合作成立智慧出行联合研究院,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打造“芯片大学”,设立微纳电子、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2024年培养硕士、博士超500人。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聚焦合成生物学,建成全球首个“人工细胞工厂”中试平台。
2、产教融合培育“未来工匠”
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开设“智能驾驶工程师”微专业,学生可参与特斯拉FSD、上汽智己等企业的真实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与张江药谷共建“中药现代化产业学院”,2024年输送技术骨干200余人。
3、国际人才社区磁吸全球智慧
张江科学城建设“顶尖科学家社区”,提供人才公寓、国际学校、医疗绿色通道等配套。2024年引进诺贝尔奖得主2人、院士15人,外籍科研人员占比达12%,形成“实验室-孵化器-产业园”的人才转化闭环。
四、科贸功能:打造技术交易的枢纽
张江科学城拥有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黑科技产品展示交易中心、飞天众智平台、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运营(上海)试点平台等众多科贸服务载体。
1、知识产权运营体系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设立“科创板预备板”,2024年帮助17家科技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运营(上海)试点平台推出“专利保险”“跨境许可”等服务,2024年促成交易金额超20亿元。
2、技术交易平台迭代升级
飞天众智平台企业注册用户超2万家,服务企业3000余家,2024年促成技术交易额突破50亿元。平台创新“技术经纪人”制度,100余名专业人才对接供需双方,技术匹配效率提升40%。上海数交所联动张江在线新经济生态园等六大园区,构建“数据要素集聚区”,2024年数据交易规模达80亿元。
3、场景开放激活市场价值
张江人工智能岛开放20个AI应用场景,商汤科技“元萝卜”AI下棋机器人通过场景验证后,年销量突破10万台;张江机器人谷联合ABB设立赋能中心,开发医疗机器人、工业协作机器人等产品,2024年相关企业营收增长60%。
五、科技功能:科技产业的超前布局
张江科学城在科技产业化布局方面,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为重点,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也有所发展。信息技术涉及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光电子、消费电子终端等细分领域。
1、硬核产业集群全球领先
集成电路产业形成“设计-制造-封装-设备材料”全链条,2024年产值占全国1/3,中芯国际14纳米芯片实现量产,华虹半导体建成全球首条12英寸功率半导体产线。生物医药领域,2024年5个1类创新药、9个Ⅲ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复星医药CAR-T疗法全球累计治疗患者超3000例。
2、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张江科学城在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基因技术等领域启动“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2024年设立10亿元专项基金支持前沿探索。上海超算中心建成国内首个“量子-经典混合计算平台”,为金融、能源等领域提供算力服务。
3、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
浦东软件园打造“工业软件生态”,用友网络、宝信软件等企业推出国产CAD、MES系统,2024年相关产品市场份额提升至15%。张江在线新经济生态园集聚200余家在线新经济企业,拼多多“农地云拼”模式带动农产品上行超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