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观察>产业经济

研发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布局模式

发布作者:东滩智库浏览次数: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研发经济是科技创新的主要组织形式。研发经济是一种以研发活动和研发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形态,其主要业态包括研发活动的外部化和研发服务业的产业化,其主要价值在于推动科技产业化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近年来,研发经济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增大。在新质生产力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下,各地应积极关注研发经济的最新态势,谋划研发经济业态发展升级,推动研发经济集聚集群发展。


一、新型研发机构成为方向

随着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日益提升,产学研协同体系的不断深化,推动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优化和升级,新型研发机构应运而生。2019年,国家科技部发布《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定位和方向。各地纷纷开展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工作,发布针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支持举措或管理办法,一时间各种新型研发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新型研发机构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新型研发机构的投资来源可以是政府、企业、高校、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确保了资金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二是运行机制市场化,新型研发机构的运作遵循市场规律,面向市场追求产业化成效,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推动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三是用人机制灵活化,新型研发机构在人才引进、使用和激励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

新型研发机构的类型包括多方共建型、政府主导型、高校主导型、科研院所主导型、企业主导型等,其中多方共建型成为政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形式。近几年,新型研发机构在全国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包括高校和地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各地新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改制的传统的科研院所、第三方研发服务企业等,由于其相对的机制灵活、组织高效性,正在成为研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研发企业集群的布局模式

研发企业集群是通过引入一系列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型企业,并为其提供数据共享、仪器共享、技术咨询等服务,其核心功能是通过高效协同创新,加速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进程。研发企业集群一般建立在高校、人才密集的城市,在物理空间表现上以研发大厦、独栋研发办公楼为主的研发总部基地和大型企业研发中心。

研发总部基地是研发企业集群的主要布局模式,通常集研发、中试、办公于一体,融合部分的创业孵化功能,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个集中、高效的工作环境,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典型如上海国际研发总部基地、长三角创新研发总部基地等。苏州高铁新城规划建设的长三角创新研发总部基地,拟打造长三角“3+”模式(总部+、智能汽车+、核心商业+)的创新研发总部基地。

大型企业研发中心主要体现为企业集团的研发功能业态集聚,典型如华为公司在上海青浦区布局的“练秋湖研发中心”,规划占地2400亩,总建筑面积达206万平方米,包括有100多栋3至5层的研发楼宇,还有6000多套单身公寓以及5000多套家庭住房,是一处典型的集企业办公、研发中试、技术孵化、生产服务和配套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社区。


三、重大科学装置的价值凸显

搭建公共实验室、公共研发平台,已成为政府或园区促进研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单个研发企业高成本、低频次、共性化的研发环节,由政府或园区运营方建设共享实验室,打造科研场所、仪器设备、科研数据、科研信息、检测服务、可靠性试验服务等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分时分次租赁的方式降低研发企业的研发成本,更可推动研发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许多科学领域的前沿性和开创性突破,越来越倚重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包括大科学装置、重大实验室等。各大创新型城市争相布局大科学装置,为高端科技人才及其创新活动提供尖端科学研究装置、试验测试场景,同时围绕大科学装置规划城市创新区,满足科研人员在创意、创新、工作、生活、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感受,打造科技创新社区和美好生活场景。

合肥未来大科学城致力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包括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合肥先进光源、雷电防护设施、超级陶粲装置、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等,形成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设施集群。合肥未来大科学城按照“大片区、小组团、小单元”原则,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完善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城市服务等功能,打造世界一流的科学城。


四、从研发中心到产业服务中心

由于研发中心和研发型企业,尤其是高校实验室或科研院所,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仅可以独立从事科技研发,更可以依托其技术优势从事公共技术服务,如检测认证、技术咨询、专利评估、创业辅导、仪器支持、数据共享等,很多科技园区的公共技术平台都是依托高校实验室或科研院所设立的。

这里举个例子,上海嘉定菊园科技园聚集了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等5个国家级科研院所,在园区打造物联网产业集群过程中,这5大院所在物联网与先进传感器孵化器运营、公共检测服务、技术咨询服务、科技论坛举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新型研发机构的不断发展,从功能上突破单纯研发更多向产业转化延伸,从人员上除了单纯科研人员更多吸纳融合型人才,使得很多研发中心具备了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开始向产业服务中心发展升级。例如东滩智库参与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科学城项目,拟依托产研院资源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围绕技术应用创新、产品验证、小试中试提供创新空间和小试中试制造空间,围绕产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资金、市场、人才、技术等全流程创新保障。


五、保税研发服务成为布局新趋势

国内研发企业的很多高端设备需要进口,在综合保税区内设立研发中心不受进口设备配额、进口设备关税、进口设备报关等影响,在投资、运营和时间成本上有巨大的优势。2019年,《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综合运用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优势,支持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创新机构在综合保税区发展;综合保税区内新设的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企业,经评定符合有关标准的,直接赋予最高信用等级;综合保税区内企业进口的医疗器械用于研发、展示的,可不办理相关注册或备案手续。

我们服务过的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设置有两大相关功能板块——上海漕河泾综合保税区和浦江科技广场,综合保税区以出口加工、跨境电商为主,科技广场以研发办公为主。美国美敦力公司入驻综合保税区打造心脏瓣膜中国制造基地,并在浦江科技广场设立了研发中心。为了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园区协调海关部门为美敦力研发中心提供了保税研发服务,对美敦力研发中心的设备执行特殊海关监管政策。

更进一步的是2023年设立的中关村综保区,规划面积0.4平方公里,是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以“保税研发”为主要功能的综合保税区。园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集成电路和医药健康为核心,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务为重点,拓展总部经济、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N个保税服务业态。将创新性采用研发单元模式,企业可按需租赁使用一个或多个“研发标准间”。